九月的迷彩迷彩方阵里,当教官喊出“稍息立正”,青春我眼角的奔赴余光总会不自觉飘向队伍前方那个挺拔的身影——那是我的班长,许鹏。和班我和班长许鹏的长许爱情故事,就从这片被烈日炙烤的爱情训练场开始,像所有兵荒马乱的故事青春序章,带着青涩的迷彩悸动与不容置疑的奔赴。那时的青春我们或许不知道,这场始于迷彩服与哨声的奔赴相遇,会成为日后彼此生命里最滚烫的和班注脚。
训练场边的长许心动信号:我和班长许鹏的初见
第一次注意到许鹏,是爱情在新生军训的第三天。作为体育系的故事学长,他被临时借调过来带我们班。迷彩记忆里他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迷彩作训服,帽檐压得很低,却遮不住眼底锐利的光。“腿再并拢一点!脚跟再抬高!”他的声音像初秋的风,清冽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站在队伍前排的我,因为紧张总是顺拐,被他拎出来单独纠正动作时,我甚至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消毒水味——后来才知道,他是校医室的常客,常年帮同学处理擦伤,那味道是青春里的“勋章”。

军训过半时的暴雨天,成了我们关系的第一个转折点。那天拉练途中突然下起倾盆大雨,队伍被冲散了大半,我抱着膝盖蹲在泥地里,又冷又怕,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掉。就在这时,一把伞突然罩在我头顶,是许鹏。他脱下自己的作训服外套裹在我身上,带着雨水的掌心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:“别怕,跟着我走。”他的声音在风雨里有些发颤,却像定心丸一样,让我瞬间觉得冷雨里也能长出暖意。后来我才知道,那天他为了找我,在雨里跑了三个操场,湿透的迷彩服紧紧贴在身上,却硬是把我安全送回了宿舍。
训练场的并肩:汗水里长出的默契
暴雨事件后,我们之间的“麻烦”开始变得微妙。他会故意在食堂“偶遇”我,把餐盘里的青椒全夹给我(后来才发现他知道我不吃青椒);我会偷偷在他训练结束的水壶里加蜂蜜水,放在他常去的树荫下。有一次夜间紧急集合,我慌乱中把军靴穿反了,是他在漆黑的走廊里蹲下来,帮我一点点解开鞋带,重新系好。月光从窗户漏进来,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,我突然意识到,这个总板着脸的班长,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温柔。
真正让我们靠近的,是一次越野拉练。作为体能薄弱的“文艺生”,我在最后一公里彻底掉了队,瘫在路边大口喘气。许鹏没有像教官那样催促,而是蹲下来,把自己的运动水壶拧开递给我:“喝口水,我们走走看。”他没有说“加油”,只是陪我一步一步挪。那天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他的军靴踩在石子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,我的帆布鞋则因为体力不支有些踉跄。他突然停下来,转身看着我,眼睛亮得像星星:“以后,别逞强。”那一刻,我好像听见了心跳在胸腔里炸开的声音,比任何口号都要响亮。
暗涌的情愫与笨拙的靠近
军训结束后,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。他会每天在训练间隙发消息,问我“今天的高数作业写完了吗”;我会在图书馆闭馆前给他发消息,提醒他“操场的蚊子多,记得喷花露水”。有一次我发烧请假,他直接拎着药箱跑到我宿舍楼下,隔着门喊我的名字。那时候的喜欢,像夏天的藤蔓,悄悄爬满了我们的每一个空隙,却又带着少年人的笨拙,不敢说破。
直到某个晚自习后的夜晚,我们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,路灯把影子叠成一团。他突然停下脚步,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信封,递给我:“这个……本来想军训结束给你的。”我打开信封,里面是一张用A4纸画的素描,画的是我在训练场上被汗水浸湿的侧脸,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:“以后下雨,我还能给你撑伞吗?”我抬头看他,他的耳朵红得像熟透的苹果,眼神却异常坚定。那一刻,我知道,我们都在等这句话。
毕业季的抉择与双向奔赴
大四那年,现实的浪潮突然涌来。我拿到了南方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师offer,而许鹏则决定留校读研,继续留在我们挥洒过青春的城市。异地恋的话题第一次被摆上台面时,我彻夜难眠。他却在电话里轻声说:“我查过了,我们学校和你说的那个中学有合作项目,你可以先来试试,我随时都能过去看你。”
毕业典礼那天,我们穿着学士服站在操场中央,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用迷彩布条编的戒指,戴在我手上:“等我,等我把研究生读完,我们就结婚。”阳光落在他的眼睛里,那是我见过最亮的光。后来我才知道,为了我们的未来,他推掉了保研资格,重新复习,只为能和我考到同一个城市。
这就是我和班长许鹏的爱情故事,一段从迷彩青春中走来,带着彼此体温与成长印记的双向奔赴。那些在训练场挥洒的汗水,那些在深夜食堂分享的泡面,那些跨越山海的奔赴,最终都化作了我们爱情里最珍贵的注脚。或许青春里的相遇总是带着兵荒马乱的惊喜,但真正的爱情,是我们并肩走过的每一段路,都能把彼此的影子,刻进未来的年轮里。
顶: 6踩: 33577






评论专区